【提案追踪】多措并举 协同推动流域焕新颜
宜都融媒讯(记者 周传峰 王文强)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刘玲莉、陈敏子共同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市水利和湖泊局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牵头成立办理专班,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推动流域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桥河是长江二级支流,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虽然在前期治理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不足、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特色产业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提案来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坚持水岸同治,推进河、渠、沟、塘等水系综合治理;二是要坚持产业富农,做好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大文章;三是要坚持共同缔造,不断畅通民意表达,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为全市流域综合治理探索出新路径,做出新的示范。”刘玲莉说。
市水利和湖泊局在充分理解政协委员的关切后,携手市农业农村局、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都市分局等部门,成立专项办理团队,协同规划,精准施策。
系统治理流域水安全是关键。专班以流域水系为脉络,梳理流域内河、库、沟、渠、塘等水系分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谋划推进一批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位于姚家店镇新桥河村的大湖冲桥原来是一座漫水桥,桥涵孔径较低,每到连续降雨时,河水上涨便会漫过桥涵,影响群众出行,并且对行洪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对原漫水桥进行了拆除,在其下游新建了一座整体式的现浇桥,满足了人们的正常出行。”据三利垸农田水利防洪提升工程(二期)现场负责人李波介绍,新建的现浇桥采用的是双柱式柱墩结构,设计防洪标准提升到了20年一遇,更好地保障了新桥河流域的行洪安全。
目前,新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正分十个节点推进三个水利项目,通过疏浚拓宽、岸坡护砌、阻水河挡改造及排涝泵站改建等措施,达到河畅水安的治理效果,提升河道防洪标准。
市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李小辉说,截至目前,狮子山桥坝改造、大柳树河档改造、全心畈岳宜高速桥下河段扩卡、谭坊河桥新建桥、288厂提水河档改造等主体工程已完工,大湖冲桥正在进行桥墩施工,红岩河垱、朱家套河档改造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整体形象进度达到80%,计划今年年底前完工。”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村里的整体环境搞得很漂亮,而且项目也给我们增加了人气。现在项目还正在建设当中,很期待建成后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以后我们村民自己也得把家里(卫生环境)搞得好一点,要跟大环境一样漂亮才行。”新桥河村村民鲁振金语气中满是兴奋和期待。
在推进项目的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还出台了《新桥河小流域畜禽养殖管理暂行规定》,鼓励流域内养殖户新建47个储存池,完成34个田间储粪池建设,并组建3个粪污清运组织,配备11台清运车辆,有效杜绝畜禽养殖污水直排,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1%。
为了助力流域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又出台《新桥河小流域农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展精品粮油示范基地1060亩,新建50亩设施蔬菜基地,建成配套智慧蔬菜育苗中心1个,新发展柑橘精品园200亩、品改园120亩,建成生态低碳茶园460亩、品改园60亩。
“为了解决流域内产业集聚度低、规模经营率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我们在小流域内组建了‘产业社会化服务联盟’,进驻24家市场主体,通过‘农民点单+平台派单+主体接单’,村级覆盖率达到了100%、群众点单完成率100%、认可率100%。”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秦尚平给出了一组数据,“通过产业发展和社会化服务,1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
刘刚是新桥河小流域社会化服务联盟中心工作人员,在他看来,产业社会化服务联盟的成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村民坐在家里在手机小程序上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物资,村民种田、耕地更为便利,再加上各个合作社也可以联系在一起了,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河畅水安,污染减量,产业发展绘新景。如今的新桥河小流域正不断刷新颜值与内涵,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这也正是刘玲莉所希冀的,“提案交办以后,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主动加强协调联动,通过系统治理,流域内的水安全、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便捷,同时也为全市的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我对提案的办理情况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