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追踪】“诊”心实意 DIP付费“减”轻负担
宜都融媒讯(记者 郑振亚 何明君)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卫生活动组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障体系DIP付费模式的提案。市医保局作为主要承办单位,围绕医疗机构级别、结算方式、提升服务等方面发力,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随着医疗改革深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付费模式正逐步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邹文博是该提案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通过调研发现,二级医疗机构在疾病诊断、例均费用等方面的管理存在差距,例如部分患者三级诊治后转二级恢复导致病种分值降低,且二级医疗机构核心病种占比大,结算系数却低于三级医院,在DIP运行中处不利地位。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合理调整医疗机构等级系数、灵活开展结算业务、规范目录药品管理、扩大项目保障范围和加大中医倾斜力度等建议,我们的愿景也是想让医生回归临床,让患者享受更好的健康保障。”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内五科主任邹文博介绍道。
该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医保局、市卫健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深入全市19家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全过程,严格控制成本、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实现了住院天数、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三连降”,医保基金报销比例“再提升”。
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待遇审核股股长张婷说:“我们加强病案管理,提升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将DIP付费模式的执行效果纳入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体系,激励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以宜都市中医医院为例,2022年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约为7396元,2023年降至6399元,2024年再降为5685元。”
鲜于奶奶因脑血管疾病在中医院住院就诊,需定期住院治疗。自DIP 付费模式实施以来,她发现住院费用明显下降。
患者鲜于开香以前住院要9天,医疗费差不多用4500元,自己要支付1600元,“现在(我住)5天时间便能康复出院,医疗费只要4380元,自己只要付1400元,经济负担轻了不少。”
鲜于奶奶的“省钱经”得益于DIP付费模式的精准计算。医保部门按照疾病程度、治疗方式、资源消耗程度,通过大数据测算为同级医院相同疾病和治疗方式确定合理的等级系数,作为医保基金分配依据。这样一来,患者的住院费用与医疗机构的资源消耗、服务质量等因素直接挂钩,避免了过度医疗和不合理收费的现象。
“我们还逐步实现了‘同病同价’,即相同疾病在不同医疗机构的治疗费用相同或相近,我们将适合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诊治且住院人次达60%以上的病种作为‘基层病种’,目前已入组的病例数量达21365例。”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待遇审核股股长张婷继续说道,“这种结算率的设计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可以引导患者更多地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诊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国粹的中医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市民李女士在家突发面瘫,得知DIP付费模式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试点范围后,她选择了中医治疗。
患者李兰芳没想到中医效果有这么好,“主要是见效快,9天就把面瘫治疗好了,费用还低不少,听医生说西医一般治疗要(用)4000-5000块钱,我结算(完)才用2500多(一)点。”
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畋介绍:“西医治疗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减轻面神经的水肿,而我们使用了中药加电针、针刺为主的中医特色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优势,让更多群众在享受中医适宜治疗技术的同时减轻医疗负担。”
目前,我市DIP支付方式改革已经显现阶段性成效,现了参保人员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3.12%、参保人自负比例下降0.75%,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整体结算率较上一年提升1.53个百分点,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宜都市DIP平均结算率高达121.49%,各级医疗机构结算率也比较合理,其中等级系数在化解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希望并相信未来医疗保障体系将更加健全、高效。”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内五科主任邹文博对DIP付费模式优化改革成果感到很满意。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兰荣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一方面加大对医保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更精准地把控DIP付费模式的实施环节,持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降低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在DIP付费模式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鼓励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且经济的治疗选择,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